(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藥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和你聊聊,中醫是怎麼應對小孩拉肚子的。
早年,我跟老師在農村做醫療支援工作的時候,遇上過這麼一件事兒。
當時,來者是一家五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孩子。孩子,才兩歲多點,小男孩,很瘦。
怎麼回事呢?就是這孩子成天拉稀,糞便稀薄如水,吃了飯就拉稀,裡頭有不消化的食物,一天得大便將近十次之多。現在,這個孩子面色不好,渾身乏力,食慾不振,強喂點東西還吐。
孩子這樣了,作為家長,特別著急。所以,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帶著孩子就醫。
我老師聽完敘述以後,認真看了看孩子,發現舌淡苔白,脈緩弱。
於是,他老人家就給出個主意。拿啥治呢?就是拿山藥粉。具體方法是:
準備中藥生山藥500克。白糖30到50克。把山藥磨成細粉,取50克左右即可。然後,把山藥粉放在搪瓷缸內,加適量的涼水調勻。調勻以後,放在火上加熱。一邊加熱,一邊攪拌。等煮2到3沸以後,就成了稀糊狀了。這時候,加入白糖。吃山藥糊,每天服4到5次,每次5湯匙。
家裡人一聽,說,這東西孩子能吃嗎?他現在可是吃啥都吐啊。
我老師說,你放心,這玩意兒味兒好,小孩都愛吃。
就這樣,家裡人稱謝離去。結果,5天之後,患者家屬來告,說小患者已經康復。這一招真靈!
後來,我也把這一招學會了。我用它幫助過幾個親屬的小孩,也都有效果。
對此,我老師曾告訴我,這個叫做止瀉山藥粥。是許多中醫人都會的辦法。可能做法不同,但基本思路都是一樣的。
後來,我因為工作的關係,開始對建國以來單驗方做系統整理和研究。透過瀏覽資料,我發現,我老師曾經的這個做法,在1991年的時候,就在權威中醫學期刊上發表過。可見,這一招由來已久。
我說說這裡的道理。
這裡頭用到的山藥,我覺得當代中國人都十分熟悉了。它是藥食兩用之物。它性味甘平,入肺經、脾經和腎經。它的最顯著的功效,你記住,就是補脾止瀉,對於脾虛食少、大便溏洩之人很有好處。它一方面補脾益氣,改善脾虛證,二來能止瀉,善收澀,化解便溏拉稀和帶下問題。而且,這個東西出奇地平和,完全可以長期作為食品服用。
另外,山藥能補肺氣、滋肺陰,治療肺虛久咳和虛喘,還能補腎氣,滋腎陰,治療腎虛遺精、早洩。這些,你今天都不用管。只要記住,這山藥補脾止瀉,就可以了。
作為小孩子來說,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脾胃很弱。脾是後天之本。小孩子在人生初始階段,後天之本是不牢固的。所以,很容易因為某種因素,一個不小心,就傷了脾氣,造成便溏拉稀。
這個時候,可以用山藥健脾止瀉。當然,此時的小患者,必須得有脾氣虛弱的一系列表現,比如說舌淡苔白、脈象緩弱、面色萎黃、沒精神、愛疲倦、食慾不振、食之則嘔、大便有不消化的食物,甚至便出少許黏液等等。
總而言之,對這樣的小患者,用山藥粉加白糖熬粥調服,算是不錯的經驗。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讀者朋友借鑑參考。當然,如果孩子出現了嚴重的拉稀腹瀉,我覺得第一時間,還是應該到醫院,做一個大便的常規檢查。中醫這個東西,的確簡廉便。但是就診斷來說,它還不如現代醫學精細。而且,就小孩來講,人家往往不會表達,有些事情,必須藉助精細檢查來找到根由。我前面講的這些,只能作為一種業界經驗來參考,絕不是萬能的。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