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的清晨,空氣微冷,需長袖披肩方可外出。店房外側便是瀘沽草海,深深淺淺的蘆葦、水草,一片碧綠。
昨夜鑽入客房的陣陣蛙聲亦由此傳出。快看,有一兩隻水鳥正在草叢覓食,猛地一下擠開浮萍扎入水底不見蹤影。
深遊第一站:走婚橋
或許來得太早,走婚橋附近顯得冷清,小商販還沒擺攤,只有幾個鋪面慵懶地開著,鮮有人問津。前行數十米,趟過水窪,上得傳說中的“走婚橋”,此時,遊人屈指可數,僅有幾個摩梭大小人在橋上“營業”著,幾個摩梭小孩一邊作業,一邊“營業”的樣兒很容易就把你給感動了,對此,遊客的態度是褒貶不一的。
未及“走婚橋”的盡頭,便被叫著回頭,除非你想將自己的婚姻走到盡頭,顧忌此,忙回頭。
“走婚橋”為何物?就是建在草海上的一座木質暗紅平橋。想來,可能是為紀念傳承摩梭人“走婚”習俗而建。
深遊第二站:乘船登島
至乘船碼頭,湊足10個左右的乘客,便可乘著摩梭人划著的豬槽船(打魚船)穿行過闢開丈把寬的蘆葦而成的水道(約三四里),便可進入“瀘沽湖”水面:一片藍汪汪的水晶便在你的眼前鋪陳開來,湖面船兒來來往往,他們要麼向湖心“王妃島”進發,要麼便早已登島而離開返回。此行過程中,如果的運氣較好,便會遇上此湖三四年才長成開放的花——水性揚“花”,白色,一小朵一小朵的飄在湖面……反正,我們看見過。
何為“王妃島”?此島曾住過一位為“彝漢合親”做出過貢獻的現代“王昭君”——蕭淑明,她是瀘沽湖末代土司喇寶臣的第二位夫人,被稱為“末代王妃”,故此而名。
深遊第三站:訪摩梭人家
我們到訪的是“落葉娜姆”家,“落葉”自曝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用較流利的普通話為我們介紹了她們摩梭人家的院落房屋佈局,以及她們摩梭人家的家庭組成人員,最為重要的引我們進入並詳細介紹了所有摩梭人家的聖地——祖母屋,還有“走婚”習俗,讓我們對摩梭民風傳統有了更為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祖母”謂誰?是一個摩梭家庭中輩份最高的女性,掌管家裡的一切事務,獨攬家中的財政大權。家庭成員在外所掙的收入,九成要交給祖母。老祖母如去逝,便又會從輩份最高的女性中“天選”出一位新祖母,既是“天選”,所以,這無關“投票”,無關“能力”,亦無關“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