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翀既謫,三遷。天啟初,為南京光祿少卿。四年,以大理少卿進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魏忠賢黨
御史卓邁
、汪若極連章論之,遂削籍。崇禎二年起兵部右侍郎,尋出撫天津。以疾歸。卒,贈兵部尚書。
之令,光山人。知攸、歙二縣,徵授御史。嘗疏論邊事,力詆毛文龍不足恃。忠賢庇文龍,傳旨削之令籍,閣臣救免。及巡皇城,內使馮忠等犯法,劾治之,益為忠賢所銜,崔呈秀亦以事銜之。遂屬
御史卓邁
劾之令黨比熊廷弼,有詔削奪。頃之,御史倪文煥復劾之令計陷文龍,幾誤疆事。遂逮下詔獄,坐贓拷死。
是冬,皇子生,言官被謫者悉召還,獨秉謙不與。家居四年,聞忠賢益亂政,憂憤卒。居數月,忠賢黨
御史卓邁
追劾秉謙保護廷弼,遂削籍。崇禎初,復官。
忠賢愈欲速殺廷弼,其黨門克新、郭興治、石三畏、
卓邁
等遂希指趣之。
田時震,富平人。天啟二年進士。歷知光山、靈寶。崇禎二年入為御史,疏劾南京戶部尚書範濟世、順天巡撫單明詡、
御史卓邁
黨逆罪,而請免故御史夏之令誣坐贓,並從之。
生祠之建,始於潘汝禎。汝禎巡撫浙江,徇機戶請,建祠西湖。六年六月疏聞於朝,詔賜名「普德」。自是,諸方效尤,幾遍天下。……是月,順天巡按盧承欽、山東巡按黃憲卿、
順天巡按卓邁
,七月,長蘆巡鹽龔萃肅、淮揚巡鹽許其孝、應天巡按宋禎漢、陝西巡按莊謙,各建之所部。……每一祠之費,多者數十萬,少者數萬,剝民財,侵公帑,伐樹木無算。開封之建祠也,至毀民舍二千餘間,創宮殿九楹,儀如帝者。參政周鏘、祥符知縣季寓庸恣為之,巡撫增光俯首而已。鏘與魏良卿善,祠成,熹宗已崩,猶抵書良卿,為忠賢設滲金像。而都城數十里間,祠宇相望。有建之內城東街者,工部郎中葉憲祖竊嘆曰:「此天子幸辟雍道也,土偶能起立乎!」忠賢聞,即削其籍。上林一苑,至建四祠。童蒙建祠延綏,用琉璃瓦。詔建祠薊州,金像用冕旒。
酌中志
明
劉若愚
卷十一外廷線索紀略
至乙丑之後,
崔呈秀
密付逆賢之《天鑑錄》者,首列東林渠魁葉向高、韓爌、孫承宗、劉一燝、趙南星、楊漣、惠世揚、高攀龍、左光斗、孫居相、李邦華、喬允升、王洽、曹於汴、李騰芳、錢謙益、姚希孟等,次列東林脅從孫鼎相、徐良彥、熊明遇、沈維炳、熊奮渭、侯恪等。其後又列真心為國,不附東林,顧秉謙、魏廣微、王紹徽、馮銓、王永光、霍維華、徐大化、周應秋、薛貞、崔呈秀、閻鳴泰、王在晉、楊維垣、
卓邁
、倪文煥、李魯生、吳淳夫、孫國楨、劉廷元、亓詩教等若干人。《同志錄》者,首列輔臣,詞林部院諸臣卿寺則陳宗器、韓繼思、易應昌、張潑等,臺省則黃尊素、李應昇、劉芳、張慎言、惠世揚、房可壯、章允儒、劉宏化、蔣允儀、遊士任、侯恂等,部郎常博則賀烺今改名世壽,張光前、孫必顯、汪始亨等,藩臬俱失記,任子貲郎武升則趙隆美、許念敬、張念堂即張懋忠等若干人。最狠最重者三圈,次者二圈,輕一圈也。
天啟初年逆賢即掌惜薪司、內府供用庫、尚膳監印,督寶和等店,天啟三年十二月掌東廠印,前後獎敕數十道,溫旨無算。七年十一月廿六日,淮告病,十二月初二日降淨軍發鳳陽,初六日行至阜城縣南關,夜半與心腹名下李朝欽同縊死於旅店。
崇禎元年
二月十一日,該
御史卓邁
等遵奉明旨,將逆賢原屍磔之,梟首於河間西門之外,天下快之,猶恨其不生正典刑也。
明史紀事本末
谷應泰
甲子之冬,南樂魏相公既手點《縉紳便覽》一本,又手寫所欲起用之人,黃克纘、王紹徽、王永光、徐大化、霍維華、阮大鋮等五、六十員,各加三圈、二圈不等,密付逆賢,自為正人,陸續點用。至乙丑之後,崔呈秀密付逆賢之《天鑑錄》者,首列東林渠魁葉向高、韓爌、孫承宗、劉一燝、趙南星、楊漣、惠世揚、高攀龍、左光斗、孫居相、李邦華、喬允升、王洽、曹於汴、李騰芳、錢謙益、姚希孟等,次列東林脅從孫鼎相、徐良彥、熊明遇、沈維炳、熊奮渭、侯恪等。其後又列真心為國,不附東林,顧秉謙、魏廣微、王紹徽、馮銓、王永光、霍維華、徐大化、周應秋、薛貞、崔呈秀、閻鳴泰、王在晉、楊維垣、
卓邁
、倪文煥、李魯生、吳淳夫、孫國楨、劉廷元、亓詩教等若干人。
蘇杭織造李實奏廠臣祠宇已建,乞授杭州衛百戶沈尚文等永守祠宇,世為祝釐崇報,上允之。祠建於西湖之麓,居關壯繆、嶽武穆祠之中,備極壯麗。閣臣縉紳施鳳來撰記,張瑞圖書丹,賜額曰“普德”。子衿微有反唇者,則守祠之豎叢毆之。蘇州立普惠祠、松江立德馨祠者,巡撫毛一鷺、巡按徐吉也。淮安立瞻德祠、揚州立霑恩祠者,漕運郭尚友,巡按宋楨模、許其孝也。盧溝橋立隆恩祠者,工部郎中曾國禎也。崇文門內立廣仁祠、宣武門外立茂勳祠者,順天府通判孫如冽、府尹李春茂、巡撫劉詔、
巡按卓邁
、戶部主事張化愚也。
御史楊維垣參太監李永貞、劉若愚佐逆,
御史卓邁
亦言永貞習於文字,其惡過於忠賢。遂下永貞獄,戍顯陵。初,永貞辭任,聞忠賢敗,其黨徐應元、王國泰俱危,饋太監王體幹、王永祚、王文政各五萬金。懼洩,以獻內承運庫,永貞知之,即遁。久而獲之,赴戌所。
六月,前吏部尚書周應秋、戶部尚書黃運泰、兵部尚書閻鳴泰、太僕寺卿郭興治、
御史卓邁
並削籍。南京兵部尚書範濟世免,以言官劾其媚也。大學士楊景辰新被命,亦以豫修《要典》罷。誅前提督巡捕營張體幹、谷應選。
居數月,忠賢黨御史
卓邁
追劾秉謙保護廷弼,遂削籍。崇禎初,復官。
巡按直隸御史
卓邁
言
:
『司禮太監李永貞習於文字、捷於窺瞰
,
其狡過於忠賢。乞下法司明正其罪』。遂下永貞獄。……
崇禎
元年春正月癸亥
(
原文誤乙丑
)
朔
,
上御皇極殿
,
天下官來朝。
永平縣大風雨
,
晝晦。
太監魏
忠賢
乞免戶部喪禮香蠟三萬金
;
從之。
西虜犯寧夏鎮塑堡洪廣營
,
總兵吳盡忠拒卻
。。。
巡按直隸御史
卓邁
言
:
『司禮太監李永貞習於文字、捷於窺瞰
,
其狡過於
忠賢
。乞下法司明正其罪』。遂下永貞獄。……
附註:
卓邁
1594
年生,隱之第
25
代孫。
明神宗萬曆
47
年
1619
年,中己未科三甲
73
名進士,(萬曆
1573-1620
,共
48
年),年
26
歲。
經歷明光宗(泰昌共一年,
1620
年),明熹宗(天啟共七年,
1621-1627
)明思宗(
1628—1644
,崇禎共
17
年),卒年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