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博士陳建杉總結芍藥甘草用量規律,指出若是治療筋脈拘急或疼痛等證,其用量比例通常是相等的...
本類方劑常以滋陰清熱的鱉甲、知母、生地與清透伏熱的青蒿、秦艽、柴胡、地骨皮等配合組方,代表方劑有青蒿鱉甲湯、秦艽鱉甲散、清骨散等...
處方改為:▶ 處方大棗6枚 甘草9克 麥芽12克 白芍12克 麵粉1湯匙(衝熟服)服3劑後頭暈大為減輕,以後以甘麥大棗湯加龍骨、牡蠣或糯稻根、白芍、首烏之屬以養肝腎,或加參、術之屬以健脾,治之四月而愈,追蹤四年未再復發...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皮疹已消退,以神經痛為主:太子參15 川楝子10 延胡索10 乳香10沒藥10 鬱金10 炒萊菔10 山楂15 木香6 湘曲10 雞血藤10 甘草5,此是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面板性病科羅龍輝教授的處方2...
桂枝茯苓丸具有化瘀生新,調和氣血之功,證屬瘀血內停,需要溫通經脈,活血化瘀者,可以用本方加減,可適用於心臟康復2期...
經加減變化的有:枳實芍藥散、大柴胡湯、苓桂棗甘湯、枳實薤白桂枝湯、芍藥甘草湯、旋覆花代赭石湯、大黃甘草湯、葶藶大棗瀉肺湯、黃芩湯、甘草乾薑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乾薑附子湯、茯苓甘草湯等13方...
右臀被踢後數天,區域性紅腫、疼痛,右腿難伸,某院診為“化膿性髖關節炎”,久治無效...
張久說:其實我吃的是甘草...
開方如下:烏梅5個 酒炒當歸15g 熟地12g 醋白芍9g 生地9g 百草霜3沖服 黃精15 芡實12g 蜜炙升麻3我的毛病主要是乙肝,肝功能正常,但是就是肝區偶有脹痛,愛抑鬱生氣...
4、胃口:食慾不佳(-)...
四獸飲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半夏、草果、烏梅、生薑、棗子各等分,甘草減半,共享鹽少許淹食頃,以皮紙包裹,將水浸溼,慢火煨一時,令香熟,焙乾,每五錢水煎,未發前並進數服...
但仔細觀察此方,其主要由半個當歸芍藥散(有當歸、芍藥、川芎,缺茯苓、澤瀉、白朮)、半個小柴胡湯(有半夏、黃芩、生薑、甘草,缺柴胡、人參、大棗)組成,共佔了7味藥,主要作用為理氣和血...
方劑為炙甘草50g,人參15g,生地40g,桂枝25g,麥冬20g,桃仁20g,紅花20g,川芎20g,附子5g,阿膠(烊化)20g,三七10g,大棗10枚,乾薑20g,日一劑,水煎加酒溫服,3/日,連服10劑,心悸,胸悶消失,偶有頭暈,能...
中期為熱毒內盛,耗氣傷陰,灼津為痰,血停為瘀,終致氣陰兩傷,痰瘀熱互結,治宜益氣養陰,清熱解毒,化痰活血,臨證對痰瘀徵象不明顯者,亦應不廢化痰活血藥之應用,方選心肌康方(西洋參10克,黃芪40克,生地30克,白朮、貫眾、瓜蔞皮、苦參各15克...
}王氏葛根湯升麻、葛根、防風、荊芥、枳殼、柴胡、甘草、山査、香附子、麥冬、麻黃...
但不管怎麼想,那些病人回去喝半個月甘草後,都回來了,說感覺好多了,此時老先生再給他們仔細診斷,開別的方子...
麻黃、桂枝所以解表散寒,甘草、芍藥所以和中止痛,蒼朮、厚朴平胃土而祛溼,陳皮、半夏行逆氣而除痰,芎、歸、姜、芷入血分而祛寒溼,枳殼、桔梗利胸膈而清寒熱,茯苓瀉熱利水、寧心益脾...
失眠減輕,大便正常,藥已中的,故去赤石脂,陽虛水泛則見齒痕舌,故加大溫陽力度,同時加用遠志以交通心腎...
4 氣虛感冒❂ 參蘇丸組成:黨參、紫蘇葉、葛根、前胡、茯苓、半夏(制)、陳皮、枳殼(炒)、桔梗、甘草、木香...
我們看看當時醫家開的配伍——炙甘草30克,生地、紫石英、雞血藤、丹參各24克,麥冬和棗仁各18克,阿膠(烊化)、火麻仁、瓜蔞殼各9克,五味子6克,鬱金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