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黃芪+丹參黃芪10g、當歸10g,兩者放入杯中,加入開水泡10分鐘,涼了即可飲用...
《金匱要略》之《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第2條: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仁,如風痺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急性腎炎水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已、茯苓、白朮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
6、黃芪桂枝五物湯糖尿病日久,氣陰兩虛,血脈瘀阻,肢端失養,出現肢體麻木疼痛...
若患者雙側扁桃體經常發炎,咽中如有異物梗塞,夜間失眠,晨起頭痛,心煩懊惱,咳痰黃稠,大便偏幹,舌質紅,舌苔黃,脈滑等痰熱內蘊症狀較突出,宜減少基本方中黃芪的用量,並加瓜蔞、黃連、膽南星、射干各10克,酒大黃6克,以化痰利氣,清除熱邪...
方用:桂枝、全當歸、赤芍各9g,和其營衛氣血,活血涼血,消痛散腫,生甘草6g,大棗6枚,生薑3g,清熱解毒,益脾散寒,調和諸藥成方,3劑...
黃芪補氣的效果世所公認,加之黃芪比人參更為便宜,因而很多人自然會選用黃芪,特別是一些普通家庭,更是以黃芪為主...
筆者透過對金佛山民間八大特效藥當地的別名、諺語、基源等進行了進一步的考證,深入的瞭解了其生境分佈、採集加工方法,並查閱相關書籍對其性味功能、主治、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等進行了一定的瞭解,系統的整理了金佛山民間八大特效藥,並詳細的記錄了相關資料...
所以,補脾肺之氣和補中健脾,應該用炙黃芪,而並非是用生黃芪,這一點,大家應該需要注意,不可以混淆進行使用,從而影響自身的療效...
每次用小火煎煮30分鐘左右▼2、將洗淨後的茯苓、薏米、芡實用煎煮出的黃芪水浸泡2小時(夏天要放入冰箱)▼3、將所有食材倒入料理機加水至600毫升左右▼4、將食材打成米糊狀▼5、濾渣後,在鍋中加熱煮熟(若使用豆漿機或加熱型破壁機,可省略此步驟...
配牡蠣:牡蠣收斂固澀,平肝潛陽,黃芪昇陽益氣,固表止汗,兩藥配伍,補澀互施,即能益氣固表、實腠理,又能收斂浮陽不致外越而止汗,相輔相成,則益氣斂陰、固表止汗之力更強,常用治氣陰不足、自汗、盜汗、肢體倦怠等證...
黃芪、人參和西洋參是常見的補氣藥物,價格也不便宜,不少人長期吃這些補藥對身體進補...
筆者在治療腫瘤患者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方子裡會用到生黃芪或炙黃芪(多數情況下用生黃芪,大失血後或者年老體虛者用炙黃芪),對黃芪補氣、斂瘡、健脾、利水、消腫等作用深有體會...
黃芪能補氣補津,但潤肺功能不太顯著,而相反枸杞利於滋潤脾肺,二者結合使用,既不會導致過寒,也不會導致過熱,有助於人們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對運動後體力不支的人來說也有一定的好處...
降血壓現代醫學證明,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可用來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症...
大氣下陷證,治以升陷湯(生黃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其中的柴胡、桔梗、升麻為必然的配伍,若只用黃芪而不用柴胡等,則不能使下陷之氣上升...
黃芪配附子李士懋認為肝稟少陽春生之氣,陽氣始萌而未盛,肝木若失陽氣溫煦,則鬱而不達,故而李士懋在臨床上立復肝氣、益肝陽的治法...
②山藥有收斂的作用,便秘的人最好少吃...
降糖基本方【組成】生黃芪30~50g生地30g玄參30g蒼朮15g葛根15g丹參30g【主治】用於氣陰兩虛挾瘀型糖尿病...
黃芪配女貞子,認為此二藥是治療複發性口腔炎治本之要藥,因為生黃芪有補益肺腎之氣,固表衛外,斂瘡託毒,生肌收口之功效,為外科託毒生肌之精品,女貞子滋補肝腎之陰,滋而不膩,兩藥合用又可以益氣養陰,生肌託毒,促進瘡面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