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詞人的“絕命詞”,往事不堪回首,卻又不能不回望,故國景色,今日時光,詞人將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滿腹的愁恨猶如“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可見愁恨之悠長,愁恨之洶湧翻騰...
“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意中人遠行不歸,抒情主人公百無聊賴,就在園子裡逗著鴛鴦,摘下杏花用手揉搓...
舊時農村,只有一個家族的人丁興旺,才會有“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的說法,如果子孫凋敝,後人不多,支派和小支派也就不多,就不會出現俗語中所說的盛況...
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給中國各族人民帶來了遷徙和戰亂,常年的遷徙和戰亂必然影響了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較低...
這段歷史非常混亂,是承接了唐朝末年藩鎮割據的亂象,是武人亂國的時期,各路軍閥只要手裡有兵有糧,就敢公然稱帝,甚至有的軍閥直接宣稱,皇帝不過就是兵強馬壯的人來做的,完全否定了傳統的以德配天,有德行之人才能做皇帝的傳統關鍵,大家殺來殺去,你方唱...
周以後歷史上先後經歷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封建時期,也是史學家公認的我國封建社會正史,但宋朝時期我國版圖上實際是多個政權鼎力時期,為什麼半壁江山的南宋依然被稱為正統王朝呢...
後唐同光三年(925),李存勖滅前蜀,孟知祥受任成都尹,充西川節度使...
小結“人過五代另起墳,屋住三代必走人”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卻是人們世代所總結出來的經驗,現實很殘酷,人情溫暖,但也有寒冷之處...
子晞將歷代作品中常見的配角做了梳理,大致分為四類:一,狩獵:最典型的則是五代時期李贊華的《獲鹿圖》,以及元代的《寒原獵騎圖》...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7)、後漢(947-950)與後周(950-960)...
而今,記錄這篇遊記,可能也不會因沒有拍攝到那懸隱於古廟屋簷下一張張五代時期繪製的彩塑圖、彩繪神像、彩繪花卉而懊惱不已...
大殿始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為現存三座五代木結構建築之一...
無論採取哪種標準,作為一個歷史時期,“五代十國”的存在時間長度都長於“三國”...
8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五代 關仝《秋山晚翠圖》 絹本淡設色 縱140...
5釐米故宮博物院藏洞天山堂圖軸五代 董源江行初雪圖卷 五代 趙斡絹本 水墨設色縱25...
十國指的是前蜀、後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
五代十國時期的各個政權,與唐末的各個藩鎮之間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絡,而五代十國禍亂不休的根源便是的唐末的藩鎮割據...
文/社會正解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句叫作“窮不過五代,富不過三代”的話,它的大概意思是富則驕奢無度,時間久了難免會出紈絝子弟,導致家業凋零...
下片寫人情,詞中生動地描寫了主人公自在自樂的隱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