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愛做問答的小童。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雙方的優劣進行分析。
1、朱元璋優勢。(1)為人。說起朱元璋,不得不說他的為人,小時候出身貧苦人家,小名叫重八,自小就為自己的生計發愁,本是地主家的放牛娃,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只求一個溫飽,奈何造化弄人,元末的統治昏暗無比,甚至做普通老百姓都不行,逼著你去造反。
所以,朱元璋更瞭解百姓疾苦。另外,他小時候就是孩子王,從小就有突出的領導能力。瞭解如何去領導底層群眾,因為有經驗也更瞭解。
最關鍵的一點是他知人善用,能夠把握住每個人的特點並充分發揮。對待手底下的兄弟也是交心交底,沒有那種得勢後就忘形的毛病。
(2)機遇。朱元璋的成功不得不佩服他的高瞻遠矚,那就是攻打應天並作為大本營,這一點就穩固了自己的勢力和修養了實力。
(3)得力干將。朱元璋建立大明,有24功臣。征戰沙場的過程中,少不了各方人才兄弟的幫助。
2、陳友諒的劣勢。(1)為人。不得不說陳友諒是一位梟雄,但是他具有不少的性格缺陷。例如剛愎自用和心狠手辣。因為這種偏於殘暴的統治,造成下面的兄弟每天提心吊膽,過分的管理就會激發人們的反抗情緒。其嚴格苛刻的軍隊制度害死了自己的兄弟,兒子的叔父。就連自己的兒子都在懼怕他,更別說將士們了。
(2)急於求成。元朝大勢所去之後,天下就成陳友諒和朱元璋之間的較量,其他人暫不值一提,所以迫切的就稱帝,而這一舉動就失去了不分民心,因為最開始打著反抗元朝暴政的旗號是有群眾基礎的,自己稱帝就彰顯了狼子野心,失去了百姓基礎。之後又迫切的去攻打朱元璋。
(3)攻打朱元璋雖然做了很多準備,造船修路,但是士兵不熟水性,在船上生活也不是很適應,又奔波勞累,且中了朱元璋誘敵深入的計謀,沒有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敗的很合理。
以上就是個人分析的觀點,歡迎各位討論。